癞儿、 癞儿刺史、 癞可、 癞团、 癞夫、 癞头、 癞头蟆、 癞头鼋、 癞子、 癞施、 癞格谱、 癞汉指头、 癞活、 癞狗、 癞狗扶不上墙、 癞猴子、 癞瓜、 癞疮、 癞痢、 癞癣、 癞皮、 癞皮狗、 癞肉顽皮、 癞葡萄、 癞虾蟆、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、 癞蛤蟆、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、 癞蜍、 癞须、 癞风、 癞骨顽皮
吃癞碗、 泥猪癞狗
测癞、 渗癞、 煞癞、 疥癞、 痂癞、 风癞
癞拼音 là lái 癞部首 疒 癞笔画 18 注音 ㄌㄚˋ ㄌㄞˊ 繁体字 癩 部首笔画 5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造字法 形声 笔顺 捺横撇捺横横竖折横竖撇捺撇折竖折撇捺 癞的意思、基本信息 癞五笔86:UGKM 癞五笔98:USKM 五行:火 UniCode:U+765E 四角号码:00182 仓颉:XKDLO GBK编码:F1AE 规范汉字:6356 癞的解释● 癞
(癩)
lài ㄌㄞˋ
◎ 麻风病。
◎ 癣疥等皮肤病:癞子。癞皮狗(喻不要脸的人)。
◎ 表皮凸凹不平或有斑点的:癞瓜(即“苦瓜”)。癞蛤蟆。
详细解释
详细字义
◎ 癞
(1) 癩 là
(2) 另见 lài
词性变化
◎ 癞
癩 lài
〈词性:形〉
(1) 坏;低劣 [bad]。如:癞子(俗指无耻、唯利是图的人)
(2) 脏 [dirty]
但凡客商在路,早晚安歇,有两件事免不得,吃癞饭,睡死人床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(3) 另见 là
癩
[①][lěi]
[《廣韻》落猥切,上賄,來。]
皮表小肿块,小疙瘩。
音韵参考
[平水韵]:去声九泰
[粤 语]:laai3
[闽南语]:nai7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释字源字形